网络时代亲子关系新课题——让孩子善用短视频
本报记者 张盖伦
(相关资料图)
连成年人都控制不了经常要“刷刷刷”的短视频,已经进入青少年的生活。《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指出,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
短视频平台各种各样,内容五花八门,随便一刷,便是“时间都去哪了”。家长要禁,孩子要看,一些家庭因为短视频也闹得“鸡飞狗跳”。
从“防游戏”到“防短视频”,似乎每出现一种网络流行应用,都会让家长如临大敌。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也随之启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一直有个观点:家庭是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她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家长对孩子短视频使用行为的焦虑与干预,可能成为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新课题。“其实,家长要尊重数字一代的学习方式和休闲需求,对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加以引导。”
孙宏艳表示,对待短视频,首先就是不要过于紧张。对新事物的焦虑和对教育子女的焦虑混合叠加,使得家长把新兴媒介视作洪水猛兽,一味排斥,只想完全禁止以绝后患,却往往事倍功半。有家长告诉孙宏艳,她已经卸载了孩子手机上的短视频应用,但后来又发现,孩子会偷偷装回去。这样的“猫鼠游戏”让人疲于应对。
“得到放松是一种心理需求,而且,我们研究也发现,很多未成年人认为视频化的学习方式很有趣。”孙宏艳说,孩子使用短视频,是因为他们有心理需求。与其将短视频一棒子打死,让孩子偷偷摸摸刷,不如正视这种需求,允许孩子在规定时间大大方方地看——这就是接纳。
接纳之后,还要陪伴和引导。不是让孩子自己一个人看,有时间的话,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讨论。短视频平台上不仅有娱乐内容,也有科普类、文化类内容,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孩子还可能在短视频的帮助下形成积极的学习意识。
不过,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确实会面临更多安全风险,因此,立好规矩很重要。孙宏艳提醒,关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青少年模式使用、直播打赏、点赞互动等,要告诉孩子哪些可以做,哪些绝对不可以做。涉及网络安全原则,应划定红线。
在具体的短视频使用时间、频次、场所上,则可以和孩子商量后确立规矩。双方都接受了,规矩就要贯彻执行,家长也要督促和帮助孩子去执行。执行规矩的过程,也是教会孩子时间管理方法、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的良好实践机会。
更高层面的,则是引导孩子科学参与。孙宏艳接触过一位母亲,她发现孩子经常刷短视频后,就和孩子一起在网上搜索怎么做甜点,带着孩子做;搜索怎么在室内运动,带着孩子在家玩;后来,她还干脆和孩子一起学习如何制作短视频。
孙宏艳和团队曾对全国8个省16个市1万多名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在校学生使用短视频情况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经常有孤独感的孩子每天使用网络4小时以上的比例比没有孤独感的孩子高约5个百分点,经常感到心理上有压力的孩子每天使用4小时以上的比例比没有感到心理上有压力的孩子高2.9个百分点。
“引起网络沉迷的因素往往在网络之外。”孙宏艳感叹。已经正式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家长要履行责任,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注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关注和疏导,主动规避网络沉迷因素。”孙宏艳说。
(科技日报北京5月14日电)
上一篇:热议:就剩价格了!苹果iPhone 15机型配置定了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艺术家边剃头,边作画,用10万根白发创造“新东方明珠”这是一幅发人深思的画作。近日,上海艺术家杨烨炘走出封闭2个月的家门,以行为绘画的方式创作了《新东方明珠图》献给上海。杨烨炘以疫情期
-
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亚马逊回应“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近日,消费者赵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投诉,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
-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阳光二手车”工作,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国家卫健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
2022年1~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冠军碧桂园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2月房企拿地(金额)TOP100榜单。令业内惊讶的是,除了品牌房企名次“乾坤大挪移”,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新面孔。
X 关闭
X 关闭